为加快推进“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学院充分利用暑期“充电蓄能”,扎实推动迎接评估、学生就业、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学科广交流
安全学院聚焦一流学科建设,8月9日,副校长、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邓军教授一行6人参加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点联盟会议。原副校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树刚教授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矿山安全工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的特邀报告,进一步扩大学科交流和影响力。7月23日至24日,安全学院院长罗振敏教授团队受邀参加第三届“智汇三江源 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并与“人才+产业+项目”企业对接代表青海能源局总工程师赵得福签订了《高海拔急倾斜复杂煤层井下有害气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笃行作为擘蓝图
建工学院、通信学院、电控学院、管理学院、测绘学院等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论证,找准问题、优化路径、做实举措,凝聚学院师生共识、统一发展思想,擘画学院未来蓝图,全力推动行业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学院建设。
迎评聚力凝共识
能源学院、建工学院、人外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暑期按照《西安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改进工作方案》的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部署工作会,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凝心聚力做好迎评工作。
能源学院、通信学院抓专业之基,进一步推动专业认证工作开展。7月21日,能源学院特邀2021年通过住建部认证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文亨教授进行线上线下专业认证指导交流工作。通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利用暑期,提前开展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强化认证理念,加强内涵发展,未雨绸缪、蓄势待发,落实落细各项认证工作。
访企拓岗促就业
人外学院、通信学院、化工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地环学院、理学院先后走访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达能(陕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陕西石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达电子西安分公司、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佳帮手、绿城物业、字节跳动、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中心、中煤航测遥感局、北京康特瑞科统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西安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和校友走访活动,聚焦人才共育、合作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并与部分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搭建优质就业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和资源,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学科教改稳推进
人外学院班子成员先后参加陕西省人文、外语学院院长论坛、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建设会议、学科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修活动,围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交流学习,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稳步前进。
为加强能源与矿业学科群建设工作,7月20日上午,能源学院召开能源与矿业学科群建设专题会议,确定了智慧能源与碳中和、煤基特种燃料绿色低碳开发、西部煤炭智能开采、西部煤炭绿色开采、西部矿区减损与环境保护、立德树人与学科文化等六个优先发展领域。7月14日至16日,能源学院组织师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35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并同步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四届矿业工程领域研究生论坛。
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暑假时间,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努力当好课程育人的一线实践者。学院把筹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有效抓手,组织教师开展了4次集体备课和1次分散备课,全面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继续教育学院暑期完成了甘肃省矿山类安全生产监管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工作;积极参与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管理干部专业知识培训投标工作,同时赴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培训工作。
人才培养显特色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能源学院暑期开展系列活动,为培育能源矿业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加速赋能。8月2日,能源学院与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举行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双方共同签署《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并进行授牌。自7月27日开始,能源学院每周邀请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做学术讲座,为研究生打造分享、交流、共进的发展环境,营造互相听评、获取灵感、互相激励的良好氛围。同时,能源学院积极号召全体研究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深入企业一线,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暑期,30余名导师带领研究生到现场开展科研实践工作。
人外学院组织3支学生队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军训期间按照“一场知识竞赛、两场学术讲座、三场专题报告、四场观影活动”的“1234”模式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为扎实培养以地矿为特色的高层次创新设计人才,艺术学院导师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带领设计学研究生参与研项目,外出调研、走访企业、项目20余人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提升科研与设计创新能力。
通信学院、建工学院、材料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关注省内外疫情动态,关怀留校生生活学习,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留校和军训学生慰问、少数民族学生帮扶、指导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等形式,让温暖和真情汇聚于师生之间。
深耕校企合作结硕果
8月1日至3日,测绘学院负责人带队,组织校内外多位专家到绥德、榆林等地开展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土保持及矿区生态科学考察。先后到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榆林大海则煤矿、千树塔煤矿及西湾露天煤矿进行了考察,并召开产学研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为后续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7月20日,化工学院组织20余人专家教授赴榆林开展高端煤化工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本次路演是陕西高校第一次在榆林开展专场路演,以“汇智聚力、助推秦创原,寻求榆林高端煤化工方向合作新契机”为主题,共有21个优质项目精彩亮相,取得良好的效果。向榆林市科研人才库推荐8名专家和5项入选榆林市产学研成果库,推荐榆林市揭榜挂帅项目指南14项,与榆林久扬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建工学院教师前往陕西现代设计院调研,对接14个科研项目;与中铁一院城建院拟订校企深度合作科研实践基地协议;与西延高铁中铁十二局达成2项科研意向。
管理学院20余名教师赴企业调研,签订72万元科研项目,获批5项省部级项目。
勤耕细作喜丰收
能源学院刘浪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国家“四青”人才的历史性突破。能源学院在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获奖1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西安科技大学获最佳组织单位奖。能源学院教师杨森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通信学院在全国知名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软科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5个本科专业均上榜并表现优异。其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全国综合排名前10% - 20%,排名档位为B+;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综合排名前20% - 50%,排名档位为B。
化工学院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新的突破。
建工学院教师马尤苏夫获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矿山地下工程教学团队获批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学团队。建工学院团委获批“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艺术学院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陕西赛区)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0项;在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在“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陕西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2项。
体育部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获得篮球、乒乓球大学生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机械工程学院申报的“勤学铸梦”学风涵养工作室获批中国科协2022年度学风涵养工作室。
理学院在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轻量化设计二等奖、3D打印二等奖、机械类三等奖、建筑类二等奖、建筑基础知识三等奖;学生个人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