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工作动态
我校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重点实验室承办第二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
2025-01-15 17:00  

1月10日-12日,第二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第八届绿色矿山科学技术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主办、西安科技大学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以“中绿盟十载护航 科技共铸国际矿业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沿技术、政策法规、实践经验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鲍巍,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科特迪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驻华副大使蒂亚·格莱格尼尼,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常务副会长鞠建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王浩、侯立安、段宁、李根生、康红普、郭旭升、沈政昌、张来彬、姜涛,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军,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ark Zoback(马克·佐巴克)、张捷受邀出席本次年会。

在开幕式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绿盟总顾问彭苏萍教授站在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对当下绿色矿山发展的科技趋势进行了精准且深入的剖析。彭院士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矿产资源供需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国际矿业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优越型矿业开发新模式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全球的共识。当前形势下,我们更要重视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携手深入开展国际矿业交流合作,在国际舞台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让国外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服务于国内矿山企业,将绿色矿山建设的成功经验、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向国际市场,为全球矿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原来名称也丢了

此次年会设置一个主论坛——院士、专家论坛,同时,设置涵盖矿业各个领域的分论坛,包括矿山绿色智能开采论坛、煤系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与利用论坛、矿物加工与清洁高效利用论坛、矿山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论坛、矿井水的处置与利用论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论坛、深层和非常规油气钻采与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论坛、能源碳中和理论方法与实践论坛等共计20个。

在年会的核心议程——院士、专家论坛环节,第二届中国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组委会主任,我校省部共建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毕银丽教授受邀作了题为《西部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关键技术与生态修复模式》的主旨报告。

毕银丽教授针对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脆弱生态与高强度煤炭开发叠加对生态损伤特征,发现了煤矿区裂隙发育对采后生态自修复具有潜在正向驱动机制,促进西部矿区生态修复从被动防治向主动修复根本性转变;水资源短缺生态难恢复现状,聚焦降水-凝结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四水迁移运移规律,解决了西部干旱矿区水资源保-蓄-供协调调用的难题。井工开采沉陷区裂缝发育、拉伤根系、植被恢复难等问题,通过野外筛选分离、纯化并优化组合,制备了固体菌剂胶囊,土壤改良剂(液)、生物藻粉等不同配方的微生物修复菌剂产品,突破了微生物菌剂野外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方法。露天排土场土层结构不良、保涵水弱、表土理化性状差,生态重建难,提出近地表生态层-涵水层-隔水层的重构模型,促进了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微生物修复技术在西部矿区大规模示范应用,能加快矿区环境修复速度,促进种群演替,实现了以水为核心的西部矿区植被组合最佳的生态修复整体科学规划,达到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终突破了西部高强度煤炭开发对生态破坏不可逆、难修复、周期长的重大难题。

原来名称也丢了

在年会设置的多个分论坛中,我校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重点实验室的老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各自的分论坛中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报告,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场知识的盛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高度的认可。在矿山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论坛,单鹏飞教授作了题为“彬长矿区综放开采强矿压显现机理与成套防治技术研究”的报告,报告围绕西部矿区综放开采厚硬顶板诱冲问题,系统阐述了冲击动力灾害主控因素和致灾机理,以及相关成套解危措施在典型矿区应用效果。在煤系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与利用论坛,白雪蕊博士作了题为“西部矿区煤系伴生资源保水增肥高效规模化利用”报告。在矿山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论坛,王坤副教授从矿区的立地条件和实际需求入手,作了题为“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神府-东胜煤田中的应用”的报告;解琳琳副教授作了题为“露天矿区AMF与DSE联合修复效应与互作机制”的报告;柯增鸣副教授报告了“干旱煤矿区接种AMF对土壤-植物水分的调用机制”;肖礼副教授从矿区修复碳中和背景切入,以“神府矿区长期菌根生物复垦促进枯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碳累积”为题进行汇报。在绿矿青年科学家论坛,武超博士作了题为“干旱区土层重构与微生物复垦联合应用对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促进机制研究”的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传播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为推动全球绿色矿山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来名称也丢了

在2024年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的颁奖环节,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来兴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扰动煤岩矿压感知透明演绎过程与数据驱动精准调控体系应用》获2024年绿色矿山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依托西部采矿与安全重点学科平台,针对巷道邻域扰动煤岩矿压动态平衡过程中应力畸变致灾机理透明演绎方法、靶向调控技术和调控效果评价理论缺乏等共性科学难题,聚焦揭示冲击地压灾害动力学机制,建立冲击地压灾害控制方法和实现科学采矿,是西部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需求,有利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传统能源开发战略,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增添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1月12日,毕银丽主持闭幕式,她指出,绿色矿山已经形成了“科技为引领、智能化精细勘探为保障、环保为基础、产业化为导向、绿色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发展新格局。本次绿色矿山国际年会的召开,让矿业人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矿业人将以新的发展格局,共同推动中国矿业的加速可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