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工作动态
西安科技大学参与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5年(第五届)学术年会在西安举办
2025-11-03 17:00  

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科技大学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5年(第五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以“地震灾害链防灾减灾救灾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科普宣传”为主题,旨在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共享,深化公众对灾害链风险的科学认知,为我国地震灾害链防治研究注入新动能。

原来名称也丢了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300余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参会。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院士、西安科技大学王双明院士应邀出席。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长郑国光(视频致辞),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副司长李洋,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虎平,陕西省地震局副局长杨峰,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徐锡伟,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胡杰,国家矿山(隧道)应急救援中煤特勘中心主任肖明国,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文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负责人主持。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副主席、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代表组委会汇报了会议筹备情况。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精彩纷呈,6位知名专家围绕前沿热点作了高水平学术分享。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在《活动断裂的灾变效应》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活动断裂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深入探讨了其灾变效应。同济大学吕西林院士以《高烈度区全装配式可恢复功能混凝土结构防震新体系研究与应用》为题,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的防震结构新体系,为结构抗震减灾领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锡伟教授在《2025年缅甸地震:破裂长度最长的一次陆内超剪切破裂大地震》报告中,系统梳理了超剪切破裂的特征,对该类地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启示意义。西安科技大学文虎教授在《埋压空间生命信息侦测技术与装备》报告中,阐释了复杂介质埋压环境下生命信息侦测的技术背景,介绍了相关装备的研发进展,为灾后生命精准搜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太原理工大学李彦荣教授以《极端天气下黄土高原重力侵蚀的特征与模式》为题,深入分析了极端天气对重力侵蚀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相应的侵蚀模式。西北大学谢婉丽教授在《构造控制作用下黄土滑坡群演化过程及其灾害特征》报告中,阐释了构造活动与黄土滑坡的成因联系,揭示了构造应力与增湿耦合等因素对滑坡演化的控制作用。

会议期间,平行设立了5个专题分会场及研究生创新论坛会场,共开展了78场特邀报告与148场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震灾害链形成机理、多源监测技术融合、智能预警模型构建、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等关键方向展开了深入研讨,研究内容涵盖地震及其次生的滑坡、泥石流、冰岩碎屑流、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地震灾害链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创新活力。

本次会议组织有序、交流深入、成果丰硕,为促进我国地震灾害链研究的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窗口